大灾面前显大爱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近一个月来,暴雨肆虐洪湖,深受洪魔折磨的太马湖渔民不得不放弃湖中的产业,远离湖心。7月20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却又将他们赖以生存的渔船也打翻沉湖,多数灾民受伤。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面前,在每一个危急时刻,白衣天使谢冬梅始终与他们同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开展全方位医疗救援工作。
凌晨四点,一场大风暴席卷全市,太马湖灾民安置点再次受灾,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多艘渔船受损、破碎、折断,甚至翻沉,多位灾民受伤。
凌晨五点,门前的叫喊声、哭泣声唤醒了一直坚守在太马湖渔场医务室的医务工作者谢冬梅。她没来得及细想,赶紧开门,一副凄凉的光景顿时映入眼帘。十多名衣着不整,全身湿漉漉的灾民呆立在门口,有的身上甚至留着鲜血,老人和小孩的哭叫声不绝于耳。来不及惊愕,她赶紧将灾民们唤进医务室,叫来同是医务人员的丈夫协助工作。分清轻重缓急,他们首先对受伤的灾民进行紧急处理,消毒、止血、包扎,然后拿出自己家里的所有衣服,分发给瑟瑟发抖的灾民们换上,还为他们准备了热气腾腾的热水。天色一点点的亮了起来,不断有受伤的灾民们赶过来接受他们的医疗处理,医务室的灾民也越聚越多。其中,有一位手指严重骨折的灾民,接受了谢冬梅的医疗处理后,不得不去市级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然而,刚刚逃出暴风袭击的他身无分文。谢冬梅了解情况后,丝毫没顾虑与这位灾民素不相识,将身上仅有的五百多元钱全部给了这个灾民,还不忘叮嘱保护手指的注意事项。
从凌晨五点直到下午六点,谢冬梅夫妇一直坚守在一线,没有片刻休息,甚至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一天下来,他们共为30余人处理了伤情,还担负着照顾十几位无家可归的灾民们。
守护渔民安康的使者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乡村医生谢爱娥

6月底7月初的连续暴雨,致使洪湖水位上涨,湖上的渔民被紧急转移安置,这其中就包括最美乡村医生谢爱娥所在的船头咀村。大家都知道,为了给安置点受灾群众提供医疗保障,都会安排专业的医疗服务队驻点守候。身为村医,谢爱娥就主动承担起了所在安置点的医疗服务任务。
挂上点滴,叮嘱上几句。转过身,谢爱娥发现有位病人的药水打完了,她赶紧帮忙抽针。照顾好这几个病人,谢爱娥又赶紧跑到另一个病房。这里还有好几个病人正在接受治疗,她得看看他们的情况。
躺在床上的位一大姐,趁着这几天洪湖水位下降,就去修补围网,但一做起事来就不休息,累病了。抽针的时候,谢爱娥特意又叮嘱了几句。刚说完这些,又有一位渔民找了过来。最近几天,她总是觉得不舒服。
打针、抽针、开药、测血压,一上午的时间,谢医生就在几个房间来回走动,一直没有停。上午11点多钟,医务室的病人渐渐少了。趁着空闲,谢爱娥打算到渔民家里去看看,送一些防暑的药。
大灾之后要防大疫,这是谢医生挂在嘴边的话,每天,她都要像这样到渔民家里,看一看,送点药。做完这些,她来到厨房,准备做饭。受灾后,谢爱娥和船头咀村的渔民们被安置在梁岭村,得到了妥善的照顾。通了水、通了电,每家每户还领到了生活物资。除了安置点的130多户渔民,她主动担负起了梁岭村的医疗保障工作。
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几乎一天的时间都在忙碌。但谢医生说,比起在抗洪救灾一线奋战的人来说,她做的这些根本不算什么,累一点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