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在心 担当于行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洪湖长江大堤,内垸一片告急。面对着无情的洪水,有一个人的心情尤为沉重,肩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她就是洪湖市水产局局长李贤琼。
洪湖,作为水产养殖大县,这样的洪水对水产养殖的破坏是首当其冲的。养鱼、养虾、养莲子、养螃蟹各类养殖户,各国有渔场纷纷告急。
7月2日上午,水产局接到沙套湖养殖场告急电话:由于大雨持续,湖泊水位急速上涨,低矮堤面平水,有浸满溃堤危险,严重威胁相邻养殖区安全。李贤琼听完汇报后立即赶赴新滩镇沙套湖。到达沙套湖现场,见湖泊笼罩在浓雾水汽中,湖水翻滚拍打堤岸,浪花越过低矮的堤面,情况十分危险,李贤琼迅速制定抢险方案:装备组负责联系挖泥船2台,采购木桩100根,编织袋5000个,应急组负责组织养殖场青壮劳力100人,成立一支20人的突击队。一场人与水争分夺秒抢险开始,通过人力和机械协同,连续7小时抢险,长2000余米,高0.5米低矮段面子堤形成。
7月3日下午15时,“西套湖湖堤滑坡了”。
7月4日17时,由于四周客水流量不断加大,湖泊围堤全线浸水,湖泊与养殖区水连一片。
7月20日,全市将有7级大风,必须马上作好准备工作。
…………
她不仅要负责养殖渔场抗洪抢险工作,还兼顾滨湖办事处乘风村、新咀村段面的抢险工作,不眠不休20多天,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吃点馒头面包,连换洗的衣服都是家人送过来,一直坚守在一线,她说:“作为水产局的一把手,在这个时候更要冲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或许因为我放慢了一小步,就会给广大农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只要我能坚持住,就不能等,不能慢,不能看,责任虽然在心里,在肩上,但担当是要用行动来证明”!
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堤守住
——记洪湖市人大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三友
6月底以来,受外洪内涝夹击,洪湖市进入紧急防汛期。市人大农村委员会主任张三友作为曾在螺山镇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7月4日按市防指的命令进驻螺山。
接到任务后,她第一时间赶到螺山四湖防汛指挥部,按照市领导苏市长的意见,立刻开展防汛哨棚、险工险段、清障除杂等工作的督办检查。7月7日,伍家窑村至重阳树村大湖堤段因连日降雨造成水面逼近堤面,一旦发生溃堤或是漫灌,将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大量群众被困,后果不堪设想。她当即向指挥部市领导报告,指挥部连晚召开会议决定对该低矮堤段加筑子堤,并具体由她督办落实。由于交通不便,泥土只能用船一趟一趟的运过来。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挖土、装袋、转运、筑堤,她都亲力亲为。在她的带动鼓舞下,在武警消防官兵的参与下,虽然条件艰苦,军民从早上五点多一直坚持干到晚上7、8点,终于顺利完成了900多米的修筑子堤任务。
7月12日,原植莲场出现了外垸倒堤,螺山村3300米堤段出现了严重的散漫、外脱坡等险情。危难时刻,张主任又受命前往螺山村段面。该段面条件更加艰苦,进出没有交通,全靠步行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堤段;险情也更加突出,是整个螺山镇四湖段面最危险的段面,但是她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吓退,反而更加增添了她战胜洪魔的信心和勇气,认为组织安排她到最危险的地方,是对她的信任,她一定不负众望,勇挑重担,为党和人民,把大堤守住,把家园保住。她带领群众挖土备料筑子堤,手扎浪靶防巨浪,抽水反压缓险情,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把一处处险情都处置在萌芽状态。
短暂的抢险或许还不是最难,更难得是酷暑中长期的执着坚守。7月20日以后,气温持续升高,该堤段没有一丝树荫,白花花阳光的炙烤,将她的脸上、手上都晒得脱了皮,她却依然坚持从早上6点到晚间凌晨,不间断的巡堤,每走一趟都要一个多小时,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滑落,实在坚持不住,她就在鱼塘边洗把脸,然后继续巡堤。吃住都在渔民家,洗菜、煮饭、等生活用水全都来自鱼塘。有群众说:“您何必这么拼命啊!”她淡淡一笑,说:“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任何杂念,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堤守住。”
我是党员,就要责无旁贷
——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群安
7月6日晚8:00,已连续下了一天一夜的暴雨仍然没有停歇,继续劈头盖脸地倾泻在洪湖大地。此时,连接长江与洪湖的乌林下内荆河29.75公里长段面,已超保证水位运行。由于堤身单薄,加上穿堤涵管多达26个,在疯狂的暴雨冲刷下,随时有决堤溃口的危险。
怎么办?刚巡堤查险回到乌林防汛指挥部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群安,迅速脱下雨衣,吃了一口晚饭,便与乌林镇党委书记李华学紧急碰头,开始商讨预防对策及方案。
“不好,江咀村堤段发现一处低水篓子穿了。”一名值守人员冲进来紧急报告。风雨交加中,张群安迅速赶到险点处,和水利专家迅速确定堵漏方案,紧急组织调动100名防汛劳力、1台挖掘机和10辆汽车、组织水手下水堵漏、挖运土方填埋。7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张群安和抢险战友们带着奔跑的汗水、雨水、泥水,和大家一起挖土、筑堤、打桩、扛沙袋、背沙包,用一袋又一袋抢运来的泥土,紧急处理了险情。
“你们四个人就在这盯着,轮班倒,有什么问题及时报告。”张群安作好安排后,准备去继续巡查。“快,乌林村也出现了一处管涌!”镇党委书记李华学告诉她,此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那快走,汛情是命令,时间是生命!”他们带着水利专家,又迅速赶往乌林村管涌处。又是一番现场查看和组织动员,40分钟后迅速控制住了险情。
晚上11:30,雨仍在下,已经一身疲惫的张群安刚准备抓紧时间休息一下的时候,险情又报来了,江咀村又发现了一处管涌。作为一名女同志、一名前任镇党委书记,她咬一咬牙,抓起雨衣,又冲进了夜色。一直到7日凌晨3:00,张群安反复奔波在防汛段面上,先后组织干部群众堵死了3处管涌险点,填埋泥土近500立方,用责任与担当生动诠释了党员的内涵。
就这样,在乌林下内荆河防汛段面上,伴着不绝的风声、雨声、雷声,张群安度过了28个不眠之夜,而险情也一次又一次被她征服。终于,雨停了,高温又来了。群众都心疼她身体消瘦了,皮肤晒黑了,可她坦然地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只要保住了大堤,保住了农田,我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