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言女子不胜男 防洪抗灾展英姿
——洪湖市滨湖办事处娘子军防洪救灾一线纪实
小雨, 中雨,大雨,……接踵而至的暴雨肆虐荆楚大地,一时间,浊浪滔滔,外洪内涝,素有湖北“养蟹之乡”的滨湖办事处瞬间成为水乡泽国。在大灾面前,全处广大妇女积极参战,她们抗击洪魔、服务官兵、帮助灾民,始终活跃在防洪抗灾第一线,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新时代娘子军壮歌。
巾帼领头雁:关键时刻勇于担当
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张燕受命危难之时进驻滨湖,在抗洪一线的30天时间里,她率领滨湖办事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打响了一场誓死保卫家园的攻坚战.
7月3日上午8时20分,张燕驻扎当天,刘三沟电排河旁就发现直径60cm管涌险情。接到防汛报告后,她迅速赶到现场,派遣水利专班,调集周边干部群众80余人投入抢险,并与水利专班、滨湖办事处指挥部现场会商,提出了“外堵内疏”的排险方案。在她的指挥下,经过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险情得到了控制,保护周边30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月12日,洪湖水位高至26.96米,市防指命令93公里的洪湖围堤全线加筑子堤至28米,13日下午6时完成。接到命令后,张燕连夜布置,安排人员分头到各村场落实取土点、运输车辆及线路,实行段面定人定责。深夜十一点自己带着两名干部把北合垸、六合垸全长8400米徒步查看一遍,尤其是六合垸段面付湾渔场、洪湖村段面杂草丛生、渔网墓地、水塘围墙。13日清晨6时,北合垸、六合垸、撮箕湖抢筑子堤战役打响,大堤上红旗招展,人头攒动,机声隆隆。大同支援队、小港支援队都赶来了,带领干部、群众、民兵突击队近2000人,男女老少齐上阵,齐心协力共筑生命之堤。张燕更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挖土、装袋、背包,全身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下午4时,8400米长的增高段面提前完成。
狂风、暴雨、烈日……
7月19日晚9时,狂风肆虐,一浪高过一浪的波涛拼命撞击着大堤,北合垸、撮箕湖、三八湖垸、金湾垸防守段面出现浪坎脱坡,堤损严重。险情就是命令,张燕率领指挥部人员与沿线村场劳力全部上堤,全线投入防浪。一瞬间,大堤上人声鼎沸,有的铺胶布、有的钉木桩、有的塞沙包,一幅战狂风、斗恶浪的壮丽画面映入眼帘。20日下午4时,风平浪静,大堤保住了,她身边的乡亲望着她满脸的泥水也会心地笑了……。
自7月22日以来,天气持续高温,平均温度在39度左右,刚经历狂风暴雨侵袭的灾民又要饱受严热酷暑的煎熬,这对灾区群众来说犹如“雪上加霜”。作为分管全市文教卫的她坐不住了,张燕连夜召集会议,安排部署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她带领卫计局一行奔赴灾区察看,一边走访慰问灾区群众,一边现场布置消毒杀菌,在她的统一指挥下,仅滨湖就派驻巡回卫生防疫队3个39人,免费发放药品11万元,饮水消毒片50000多片;巡诊1300多人,出动车辆200多台次,对辖区内13000多平方米的进水房屋、3000多平方米的厕所分别进行了病毒消杀。
在30天的防汛日子里,她顶烈日,冒风雨,始终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群众都说她变黑了,可她说更显精神了!正是她这种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带领滨湖广大干群一次又一次击垮肆虐的洪魔,保住了大堤,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线女干部:身先士卒勇挑重担
市水产局局长李贤琼负责乘风、新咀段面洪湖围垸的防汛工作,连续20多天吃住都在指挥部,换洗的衣服是家人送来,睡觉就在车上打个盹,三餐没有规律,要不啃面包,要不嚼方便面。艰苦的环境没有吓到她,却更加激发了她与洪魔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她带领水产局一班人,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暴雨酷热,每天坚持巡堤40多公里,由于长时间穿雨靴,脚下全是血泡。有同事心疼她,让她偶尔休息下,她却淡淡一笑,说:“这么关键的时刻,你们都在坚守,我是党员干部,更应该挺身在前,吃苦在前”。
7月12日晚上,接到市指挥部加筑子堤的命令,李局长与指挥部一起对乘风、新咀段的抢筑方案进行了安排部署,为确保任务落实到位,李局长亲自与两个村支部书记联系沟通,连夜备好土场、编织袋、扎口绳、挖掘机、转运车(船)及技术人员。第二天加筑子堤,她更是忙前忙后,指挥协调,填土装袋,亲自参与,群众劝她:“悠着点,别伤了力气”。她却说:“关键的时刻,我们的速度快一点,群众的安危就多一份保障,我多做一点,大家就可以少做一点,我们齐心协力,一定就能战胜洪魔”。
三十七岁的滨湖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主任廖丽君虽身怀六甲,本该是安心养胎的日子,可在洪灾面前,她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全身心投入防汛救灾战线。与指挥部工作人员一同坚守,负责全处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的调度和指挥。她每天来的比大家早,睡得比大家晚。累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下,无暇顾及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只好交给老人看管。大家都劝她每天早点回家休息,她总说,这种紧要关头,人民群众需要我,再苦再难我都要坚守到防汛抗洪工作全面胜利的那天。
7月20日,九级大风袭来,浪坎冲击围堤,滨湖辖区的多处围堤出现险情,一时间指挥部电话不断,调人、调物,协调沟通、向上汇报险情等工作应接不暇,廖丽君的两部手机更是响铃不断。突然100多人来到指挥部,有两个还抱着受伤的孩子,跪着地下就喊:“救命”。廖丽君赶快接待了她们,沟通才了解到,她们是太马湖的渔民,由于大风袭击,她们停靠在一起的船只发生了激烈碰撞,不少船只当场下沉,几名渔民和孩子的手被撞骨折了。廖丽君迅速联系医护人员为受伤的群众进行包扎处理,联系民政救灾的同志对受灾的渔民进行安置,同时,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当天,她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才在指挥部眯上一会。
困难面前,更能看出“小干部”的担当。刘三沟村支部书记贺冬冬自入汛以来,20多天都没有回家探望一下年迈的父母和因车祸致残的儿子。在灾难面前,她不怕困难,不怕艰险,始终坚持在防汛抗洪的第一线,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市委常委到普通村官,从包片干部到地方领导, 在抗洪救灾的日日夜夜里,所有女性领导和其他领导一样,她们始终知道自己的位置,明白身上的责任,她们身先士卒,敢于拼搏,勇挑重担,因为她们清楚“领导”意味着引领在前,引导在前。
娘子军突击队:危险时刻不让须眉
7月3日7时,一声电话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刘三沟电排河发现管涌险情,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接到险情报告的刘三沟党支部书记贺冬冬一面向滨湖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一面带领30人的女子突击队赶扑管涌发生地段。下午6点30分,管涌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协助下,女子突击队和其他干部群众一道手提肩扛2000多袋,取土20多立方米,对外临时围堰进行了加固并扩大围堰范围,堤坝险情最终得以缓除。
从早晨7点开始,历时11小时,她们的衣服上、头发上、眼睛上、手上全是泥浆,但她们却毫无察觉。问起她们累不累时,她们总说,只要能平安度汛,再脏再累都值了!
7月10日,位于洪湖西岸的斗湖大垸出现重大险情。斗湖大垸地处洪湖西岸,堤长2公里,拱卫渔场3000多亩鱼池。连日来,大雨滂沱,大堤数十处低洼地段出现漫灌现象,垸内大多为妇女老人,青壮大多数出外打工,抢险救灾人员严重缺乏。雨情就是警报,汛情就是命令,各地纷纷成立突击队员远道驰援,为配合行动,斗湖妇女主任张锦鹏迅速组织在家的妇女五十多人参战,她们和全体抢险人员一道肩扛沙袋,手握铁锹,顶暴雨,搏风浪,成为洪湖围堤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7月14日,根据市防指紧急会议精神,滨湖办事处新咀村党委紧急组织女子突击队70多人全力以赴抢筑北合垸子堤,再次打响了保卫家园、迎战洪水的战斗。参加突击队的队员既有回乡妇女谢作春、雷莲香,更有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她们肩挑背扛,历时10个小时,顺利完成了近2公里的子堤修筑工程。
在近一个月的抗洪抢险活动中,滨湖办事处共有500多名战地女子突击队员参加了抗洪抢险第一线的战斗,她们和所有男队员一样,背沙袋,搏风雨,垒子堤…… 她们的行动向人们昭示:巾帼何须让须眉,敢同日月争光辉。
女子后勤团:紧急关头伸出援手
在险情较为严重的洪狮大垸张坊村,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每天都为会为奋战在一线的武警官兵和全村的抢险突击队员送上热腾腾的饭菜,她们被官兵亲切地称为“妈妈炊事班”。
21日中午,在村里的一家普通农户家中,可以看到十几个大妈大姐正忙碌着,有的洗菜,有的煮饭,有的炒菜,从外屋到厨房,都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她们就是官兵们口中的妈妈炊事班。
原来,这些妈妈们看见在一线防汛的武警官兵都十分年轻,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想到他们饿了累了的时候只能吃上几块饼干和几口冷饭,她们心里十分难受。有人提议要义务为官兵们做午饭,于是,张坊村里的女人一呼百应,除了去装沙袋的,剩下的都聚集到了这里。
她们从清早一直忙到中午,然后将饭菜装碗打包,送到一线官兵们的手中。如今, “妈妈炊事班”已扩大到70多人, 他们除了负责武警官兵生活外, 还负责友邻乡镇来支援的突击队生活。
7月11日,洪狮村女人自发组织了一个老姨妈志愿者服务团队,她们分成了5个小组,熬制了绿豆汤,购买了面包、西瓜、矿泉水,每天按时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当老姨妈将一碗碗绿豆汤、一块块西瓜、一瓶瓶矿泉水送到子弟兵手中时,武警官兵感激不已。
7月19日, 滨湖中心学校安置点开始接受灾民,教师家属自动组织后勤服务队,在滨湖民政办负责人方红玲带领下,分成两组,一组扶老携幼,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或背或抱,快速地把他们移送到宿舍内,一组迅速为受灾群众准备饭菜。如今, 安置点已有70多名老人小孩, 家属后勤服务队顶着37℃烘烤天气,每天烧制四菜一汤,耐心而又细致。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感慨地说:“这些女娃对我们真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妈妈炊事班”、 老姨妈志愿者、家属后勤服务队……一个又一个女性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她们不求回报,不求名利,用一颗颗慈母般的心温暖着他人,感动着他人。
到7月26日止,滨湖办事处共组织全处妇女一千多人参加抗洪救灾,成立“妈妈炊事班”、 老姨妈志愿者、家属后勤服务队等民间团体20多个,成立战地女子突击队12个,组建女子医疗队2个,服务抗洪一线人员3000多人,服务灾民400多人,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不怕累,不怕累,勇于拼搏,撑起了滨湖抗洪救灾的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