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赤卫队员颜永香的风雨人生
1912年3月22日,洪湖岸边的一个茅草搭建的小棚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这是一对年轻夫妻爱的结晶。尽管这对夫妻不失勤快,可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勉勉强强弄个温饱。这个小生命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于是,给她取了“永香”这样一个的名字,喻义小生命象一朵永不衰败的花。
永香12岁那年,由于姊妹多,妈妈又生了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于是,小永香主动跟妈妈商量,想找点活路干干,也好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12岁,这么稚嫩的肩膀,能承担怎样的活路呢?后来,妈妈见邻居赵老爷(地主)家有近百亩田地,养着2头耕牛,于是硬着头皮提出由永香帮忙代养一头,报酬是晚上一顿饭,年酬5斗米,1套粗布衣服。在当时,这算是邻居给予的最优待遇了。尽管赵老爷对永香还算厚待,可对另外一个年龄稍大的放牛男孩非打即骂,常常不给饭吃,而赵老爷自家的孩子什么事都懒得做,十分娇气,这同龄人强大的生活反差,在永香幼小的心灵深处开始埋下疑问。为什么富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幸福?穷人的孩子那样受到虐待?当时不谙世事的永香过早地开始思索起不同的人生了。她带着疑问去问爸爸妈妈,但是由于他们都还没有剥削、压迫等概念,只能告诉她,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
因为家庭的困难,生活的艰辛,永香虽然没有机会上学接受教育,接受先进思想,但她却因为较早走出家庭,耳濡目染了一些反剥削反压迫的事情。
1927年9月10日,刘绍南组织了著名的戴家场秋收暴动,在鄂中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这时的颜永香已经15岁了,亲眼看到了这个世界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于是她便对革命萌发了情节,产生了强烈的参与兴趣与欲望。通过一位远房表兄的介绍,她认识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彭国才及其他一些革命者,颜永香好喜欢听他们讲一些革命的道理。不久,就背着父母或明或暗地参加一些革命活动。
1929年底,颜永香与其他赤卫队员演绎了一个鲜为人知但在赤卫队员中被传为佳话、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故事。是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是洪湖地区许多人家挑选配婚的大喜吉日。在贺闯的精心策划下,特地选派了颜永香和另外一名同样胆大的女赤卫队员,同时扮成新娘,身藏手枪,坐上大花轿,由部分赤卫队员簇拥着,抬着花轿,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径直奔向敌人据点。直至到了安札敌军的营部庙前,两乘花轿迎面碰上,摆出互不相让、大打出手的架势,双方的争吵愈来愈激烈,敌人的官兵一窝蜂地出来看热闹,两轿内的赤卫队员纵身跃出,直冲庙内,两队人马一齐动手,结果了这些敌人,缴获枪支30多支。这一战斗的胜利,大长了赤卫队员们的志气,令当地的地主老财及国民党兵垂头丧气。
在赤卫队中,颜永香充分展示了身为女性的性别优势,她每每化妆成村妇,抱小孩讨饭侦查敌情,冒生命危险闯过敌人的层层哨所给赤卫队传递信件,当军中伤亡严重,急需救治时,她又去当卫生员。当军中士兵困顿时,她又当炊事员。在赤卫队中,颜永香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
1949年,洪湖地区迎来了解放。1951年,开展土地革命,颜永香又是冲锋在前,斗地主,她入了党。1956年,率先在沙口地区建起了第一个互助会。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她还当上了长河大队第一任妇联主任。在任期间,她带领着一班“娘子军”在数九寒冬开挖四湖河,曾受到了省人民政府的表彰,还多次出席洪湖县的妇女表彰大会。直到1969年,颜永香57岁时,才从村妇联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
有人问她,你忙碌了一辈子,为革命吃了那么多苦,后悔吗?老人毫不含糊地说:“如果有来生,我还要革命。”
这就是我们洪湖女性的榜样,指引着新时代女性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