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刚满21岁的朱光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陈亮,两人惺惺相惜,相约患难与共。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嫁进了峰口镇直岭村陈亮这个特殊的家庭:公公陈光才疾病缠身,只能偶尔打打零工补贴家用;婆婆年事已高,在家看顾几亩责任田;二弟陈小亮身患血友病,三级肢体残疾;三弟陈文俊三十有余,也尚未成家。
2013年,丈夫陈亮在上班途中突发骨折,在武汉同济医院确诊血友病(轻型),俗称玻璃人。丈夫确诊后,朱光菊不禁感到天昏地暗,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她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承担起家庭这么重的担子?可是一想到和丈夫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她很快振作起来,选择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陪他一同接受治疗,照顾一家老小。为了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她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慢慢地,朱光菊学会了给丈夫注射药物,照顾丈夫的每处细小的生活需求,因为她的不离不弃,夫妻俩的平淡又坎坷的生活得以继续。
2014年,陈亮术后并发症,需要拄拐才能走路,朱光菊每个月陪着跑医院,整整一年多,扛行李、跑窗口、做检查,甚至献血......任劳任怨,无微不至。但天不遂人愿,根据当时的医疗条件,病情无法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只能回家接受保守治疗。
2017年,为了鼓励丈夫燃起生的希望,为了凝聚这个家庭与不幸抗争的力量。经过反复咨询专家后,她冲破各种阻力,义无反顾诞下他们“爱情的结晶”。有了孩子后压力也更重了,儿子断奶后,朱光菊便开始打零工,补贴家用,照顾老人和孩子。
2021年,丈夫陈亮的并发症隐患急转变坏,伤口破裂,大量出血并发严重感染,因为病情属于疑难重症,医生都无能为力。朱光菊一个人往返于各大医院,恳求医生收治,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失望。每当陈亮要放弃的时候,她也不忘鼓励丈夫:“陈亮,你一定要好好活着,儿子不能没有爸爸,我也不能没有丈夫,家里也不能没有你这个顶梁柱,就是把钱丢到水里不起泡,我一定要把你从阎王那里拖回来”。在她的坚持下,终于广州南方医院收治了陈亮,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九死一生,陈亮却付出了失去一条腿的代价。
一家两个血友病患,每个月还需要5000多元的医药费,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几乎连轴转,得不了一刻的空闲。一大早,她早早起床为丈夫儿子做好早餐,服侍儿子丈夫过早,送儿子上幼儿园,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到白庙小街上做手工缝纫活。中午,急匆匆赶回家,安排好丈夫儿子的午餐,再赶回去工作。傍晚,安排儿子晚餐,帮助儿子丈夫洗漱,再开始赶活到深夜,每天像个不停摆闹钟一样,不停重复她那一日也不停的早中晚“三步曲”。
勤奋善良的好媳妇朱光菊的行动也感动了十里八村,乡亲们每每提起她不得不竖起敬佩的大拇指。